当前位置:首页 > 体裁作文 > 散文

散文作文

时间:2024-07-16 16:41:18
实用的散文作文汇总10篇

实用的散文作文汇总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作文 篇1

通讯与散文

最近一位网友批评我的一篇散文为四不像,因为我散文中结尾牵涉到议论,说记叙文最忌讳议论,而议论文里又不允许记叙。不知道我是怎么乱写的,如果给他(她)打分,就是不及格。我分析这位网友一定是位小学作文老师,他(她)在把我的作品与他(她)教的学生作文对号入座。似乎我是在作文起步,所以说我的作品是“四不像”。

如果站在他(她)的角度,这句话是对的。这倒让我想起了读书时代,小学语文和作文,记得体裁有三种吧,一种是记叙文,一种是议论文(论说文),还有一种叫说明文。而到中学时代,对文体又多了认识,开始接触到小说、散文、故事、诗歌、通讯、特写等,当然还有杂文、论文、小品、报告文学、戏剧等,这大概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对于文章体裁逐步升级的认识。

到大学应该就更具体了,因为专业不同,因此说法也就不同。文科里分文学系和新闻系,文学是向着文学创作而去指导,新闻系则是培养记者之类的新闻工作者,这样就有了经纬分明的楚河汉界,对文体的看法就不一致了。

记得学习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老师说这种文章的体裁叫通讯。大概当时魏巍的身份只是一名战地记者,属于新闻工作者,他还不是作家,所以这体裁才叫通讯的。而到我认识散文作家时,魏巍、杨朔、刘白羽他们都是当代一流的散文大家,而魏巍的这两篇文章又被界定为散文经典了。

我想在这里要谈的还是通讯与散文的区别。不知我的粗浅理解对不对。确实记者与散文作家是两种不同的职业概念。两下的看法还是会有点撞车的。记者办报纸搞新闻,讲究的是真实,靠真实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动人。而散文作家呢,他则是靠文笔的色彩和文学形象感动人,让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动。所以通讯写作多是搞新闻的记者所为。当然散文作家你要规定他写通讯,也可以写出来,主要是局限真人真事的报道,像人物通讯。而散文作家就显得浪漫自由了,他在文章不一定描写一个真实姓名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个文学形象,他可以把几个人的优点集中表现到一个人身上,他可以把一个人物进行很个性化描写,形成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与作家熟悉的人会把作家作品对号入座,但又有点模糊,说他作品中的人既像张三又像李四。

其实,人物通讯也要对人物形象进行细微地刻画,但他离不开一个具体人的真实形象。人物通讯可以发表在新闻版面上,而散文却不同,他不能做到贵宾席面上,只能发表在副刊版上,算是文学作品。所以记者和散文作家写的东西很容易撞车。既然是文学,就要讲究文采,而记者有时候却认为作家做事不诚实,会搞文学虚构。但各有各的道理。

在基层工作,为行政搞文字服务,有时候文学就行不通。记得我遇到一位党委书记,当时党委没有秘书,要我替他写报告,我是学文学的,就把他要讲的内容进行了文学思维罗列,进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哪知被他一狠狠批评,这东西酸不酸咸不咸的。而后来的党委书记看法就不同了,他认为我的写作路线很好,讲上去顺口成章,慢条斯理,把一些事情分析地透切,做报告人也看上去有修养和文化水平。这就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原来我有两个文学朋友都是乡镇的党委书记,一位在涟水县,一位在淮阴区,我同他们开玩笑,我要做你们的秘书就好做了。他们说得好,你做我们的秘书就清闲了,我们自己的讲话稿从来不要人写,自己画画就可以了。这倒是真的,笔勤的人,干嘛要找别人动手,别人的思路与自己总是不同,自己写自己有数,说什么写什么多自由。

大概也就是那些年无休止地应付公文写作,严重地影响了我创作思维的拓展,局限在公文写作的怪圈里,也挫伤了业余文学创作的积极性,所以那么多年没有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实笔也没有闲住,那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些临时效应,为了形势和时政服务,尽管也经常在报纸上发一些豆腐块的新闻报道、新闻消息之类,现在把它拿出来却一点价值都没有,总感到自己对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学青春给荒芜了,再等认识这一点已经迟暮了。就连现在再重操旧业,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受那种时政写作的影响,显得谨小慎微,拓不开思路,灵动思维不敏捷,文采修养也差,要想写出有一点突出影响的力作难也。

眼下网络文学流行,我也经常参与友的交流,但网络文学毕竟不是作家文学,文学底线平面还是较低的,但我可以通过折射透视的眼光探索它的深层次,所以遇到一些初学者的责难我就感到不奇怪了。我不需要同他们顶针,但有一条就是要理清新闻写作与散文创作的关系,不能盲目地接受新闻写作的导向,尽量离开通讯和新闻,刻苦钻研我的乡土文学、民歌文学,认定方向,力争在有生之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争取成为一名第三代“荷花淀”或“山药蛋”派乡土文学作家。

散文作文 篇2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 ……此处隐藏4871个字……愁。能干的母亲舍不得红薯烂掉,更舍不得让孩子挨饿,总是想尽办法,让红薯成为我们的最爱。于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常把红薯切成条、刮成片,晒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给我们当零食。

记得那时,母亲每晚都要专心专意地到室外去观察天空,分析天气。若估计第二天是晴,母亲天还没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红薯、刮薯片、切薯条,忙个不停。切好了的薯条,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将其晒在一个个很大的簸箕(当地叫南盘)里。红薯蒸了一锅又一锅,薯片晒了一盘又一盘,一次不知要晒多少盘。

晒干的那些薯条、薯片,除了平时炸一些给我们吃,大部分要留到过年。每次过年,母亲把炸好的薯片、薯条,密封在一个个底下垫有没化开的石灰大坛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无穷。

那时,很多要好的同学,每逢星期日就喜欢到我家来玩,常夸我妈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条不仅很好吃,还很经留。母亲的能干,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记得有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薯片的男生,在同学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说“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东西吃。”因为,那时候家家都比较困难,过年能有点零食吃就不错啦,别说平时。

经过母亲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们嫌弃的红薯变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们爱上了红薯,父母亲也不用再发愁了。

每年的红薯,被母亲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储存到厨房的一个地窖里。那个地窖很深,进口也很宽,平时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长梯子,而且,还要提个油灯到里面去照明。东西放进、拿出,都要用绳子吊着一个篮子,一人在下面装,一人在上面拉,须两人配合。小时候,我常觉得那个地窖很神奇,觉得那种活儿很新鲜。

地窖常用盖板盖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宽、很深的槽,镶在上面厚厚的盖板,衔得平平整整,不会突出地面。父亲总是在盖板上方放着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在饭桌的下面还藏有一个“宝库”。 听父亲说,那个地窖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因为地窖之深,所以,储存在里面的红薯,不仅不会坏,而且,还越存味越甜。母亲常把经过久存的红薯切成丝丝,与面粉、葱花拌和起来,用筷子夹成朵朵花样,放在油锅里,炸出一个个“张牙舞爪”,像章鱼一样的食品,当地人叫“甜鸡”。“甜鸡”不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们最爱吃的一种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浓浓薯香,深深情长。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吃着红薯,闻到薯香,我就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红薯地窖;想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饱含了父母的多少爱。那是比薯香更浓、比“甜鸡”更甜的情爱,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9

我想,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吧,那些或秀逸的,或乡野的,或清隽的,或寻常的名字,若被人用心记着,并且准确无误地喊出来,那些花儿是不是会兴奋得枝叶乱颤,暗想,哦,原来我的心事她都知晓。

是了,你只要细细地念上几遍那些花的名儿,再拿笔写一写,便可探知一二花事。

比如,夏日里的朱瑾,篱边长着,喜气安稳。绿意枝头摇摇欲坠的一抹飞红,鲜妍明媚。它绚烂着,艳丽着,任由时间从身边打马而过,它也不争不躁,悠然自得地看过一日好风光,再慢慢慢慢老去。

老到露水清凉的年纪,不愿再仰着头遥望远方,便低下头来,看看脚下的小草,如何欢心雀跃地钻出地面,迎着暖风跳一支舞。

又如,秋雨后的桂花,香味散漫,扑面而来,与人撞了个满怀。它悄悄把你的衣襟染香,让你无处可藏,半点招架之力也没有了。你不禁要想,这花儿,这般随性自我,又这般热烈大胆,它是在藏哪了呀?

转身去寻,原来秋在枝头已十分。碎米粒一样的桂花,躲在枝叶间,不仔细,是看不见的,等你走远,它一定掌不住发出香香甜甜的窃笑,这样小家碧玉的模样,怪道要别出心裁以香味取胜。而你忘不了它,因为花的香已经迷得你熏然欲醉。

还有冬月的水仙,亭亭净植,傲然出水,它是清水样的,素雅,纯洁,风度翩翩,真正不食人间烟火,有似触犯了天条被贬到下界的仙子。它爱美,喜欢顾影自怜,常常低头凝望着水漾的清波,并为自己的姿容倾倒。

如用青花秀丽的盆养一株水仙,给它喂养清水,有河边捡来的鹅卵石也放几颗进去,营造出一种清净悠然的意境,摆在案头,作岁朝清供,伴君幽独,又何尝不是人间乐事?

再有春天的木兰,老树枝桠上开着,朵朵温雅如同水磨的白玉酒杯,盛着幽素幽素的心事,这般风雅韵致。它色如玉,味如兰,开得盛大,连路过的春风都要留驻几分在花盏里,摇漾,摇漾出细腻的白和绵长不染的芬芳。

记得席慕蓉写在《一棵开花的树》里面的诗句,“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我以为,书里这棵开满了花的树,一定是木兰,不仅因为木兰花容静美,顾盼生辉,更因为它的落花,从风中跌落,有钝重的声音,不像别的花一般轻盈无恙。木兰的落,会把自己碰疼,犹如一颗凋零的心,那么楚楚,惹人怜惜。

还有一些山野的花,开得满谷满坡,你以为它没有名字,你叫它野花,它也应了,在和风暖日里颔首,浅笑。野就野了吧,有什么关系?你来,我在这边荒野,年年日日。你不来,我依然偏安于这蜂飞蝶舞的一隅,日日年年。

最爱是草熏风暖天气,坐在庭前,探得一二花间梦事,正楷端然写一页花名册,泛黄纸笺,晕染着浅浅花的香味与好气色。如若,赏心品味,花的名字,亦是耐读的罢,堪比《茶经》,一般风雅。

以后,若是有个女儿,一定以花为名,就叫做“萱”吧,萱草清朴,贞静,又名“忘忧”,愿她一生平安喜乐,一生月白风清。

散文作文 篇10

我的爸爸不懂音乐,是个乐盲,我从小就没听到爸爸唱过完整的一首歌。

元宵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去KTV唱歌,爸爸听到唱歌时并没有紧张,而是征求我们的同意后一起进入包间。

在这个比较狭小的空间中,配合着五彩的旋转霓虹灯,我们三人欣喜若狂,爸爸竟然也主动点歌唱歌。

他拿上话筒,动情地和妈妈一起唱《知心爱人》,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爸爸唱的很好呢,简直酷毙了。爸爸唱毕,将话筒递给了我。我惊喜地说:“爸,您歌唱得这么好,为何年轻时不去当个歌手呢?”爸爸叹了口气说:“我唱得那么烂,又跑调又破音,唱不好。当时也没那个条件呀。”“没事儿,别不开心,想做啥就做啥。您既然喜欢音乐,就从音乐这方面发展也行呀。”我安慰道。

爸爸听了后鼓起了勇气点唱了好几首歌,将我们彻底征服。

看到爸爸的这些行为,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国王运来了一扇巨大的铁门,让大臣们来开。而大臣们却没有一个敢推门的,他们想这扇门这么大,后面肯定上着锁呢!一会儿过后,7岁大的小王子跑过去,用手推开了门。原来那扇门是虚掩着的!富有勇气的小王子后来当上国王,利用自己的勇气成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

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没有“推门”的勇气,才使自己没有在这条路上走远。

让我们一起推开心灵深处的那扇虚掩的大铁门吧!

《实用的散文作文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